”他面不改色地胡扯,心里却在盘算着新增的“能量安全锁”和“快速放电”模块的布局。
V1.5不仅要能量密度再提升50%,达到恐怖的1200Wh/kg以上,
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。植入体内的东西,绝不能变成定时炸弹。
他还设计了高频电磁感应和超声波两种无线充电模式,确保植入后也能方便地“喂食”。
“行!交给我!”老马挥了挥扳手,显然对挑战更感兴趣,对用途并不深究,
“不过这公差要求,0.003毫米,材料还是特种钛合金,废品率估计低不了,
成本可不便宜。”“钱管够,我要的是成品!”何强斩钉截铁。外围车间里,
老马兢兢业业地跟那块硬邦邦的钛合金较劲,火花四溅,金属碎屑如星辰般闪耀。
而在核心实验室深处,何强则在手套箱里,
屏息凝神地组装着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固态电芯,焊接比头发丝还细的内部电路。
液态金属骨骼的研发则更像是在炼金。
何强不断调整着镓基合金、非牛顿流体基质和纳米稳定剂的配比。
目标是创造一种能在生物电信号的精确刺激下,
快速、可逆地在液态和高强度固态之间切换的凝胶状物质。试验台上,
银色的液体在电流刺激下扭曲、凝固,又在信号中断后重新流动。
何强的眼中闪烁着近乎疯狂的光芒,这是制造完美战甲的关键。“配方编号GIA-77B,
相变触发电压1.2V,硬化后强度……” “失败!结构不稳定,出现析出物!
” “调整稳定剂浓度,再来!”他设计了一套配合植入式生物计算单元的微电流控制系统,
理论上能让液态骨骼根据需要,在身体不同部位拳头、脊柱、腿骨,
进行选择性、分等级的硬化,瞬间将人体变成拥有金属骨骼的“高达”。
为了测试这些“炼金”产物的性能,需要高精度的力学测试装置。这活儿,
又落到了老马头上。“何工,你这'高压生物培养皿支架'的图纸我看明白了,
是用来测试材料在不同压力和剪切力下的流变特性吧?行,给我三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