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7日上海金山县沦陷,金山县中师生成为江南流亡师生第一支队伍。随后,
沪、杭地区师生纷纷逃亡,爱国师生自动组织起来,历经千山万水向大后方流亡。
因教育部在武汉设办事处登记流亡师生,大家投奔武汉,
、嘉兴秀州中学、沪郊黄渡师范、杭州师范、杭州初级师范、金山县中、湖州中学等校师生。
这些师生在武汉被分两组:一组赴四川,
后创建国立四川临时中学;另一组向湘西、黔东进发,
最终于黔东重镇铜仁创建国立贵州临时中学(即国立第三中学 )。1938年4月开学,
高中部设旅部大楼,初中部设文坛,师范部设孔庙,校本部设车公馆,
后教师子弟小学也设车公馆。创校时,教育部指派7人组成校务委员会(委员制 ),
校务由委员会议决,主任校务委员周邦道兼任国立贵州中学第一任校长,手订校规、校训,